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心物問題

心物問題 mind-body problem 討論心靈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探討心靈如何透過身體,與外在世界進行互動,相互影響。比較狹義的討論中,集中於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係。(心影響物還是物影響心?因果關係如何?如何交互作用?) 唯物論(materialism) 生物體只是演算法(現在根本是2216,你是個泡在一個叫做「虛擬世界」的遊戲裡的青少年,體驗著21世紀早期的原始世界。當這種假設合理的話,那麼你現在存在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可能性就接近零,因為真實的只有一個而虛擬的可以有無限個) 主觀意識只是副產品(如光合作用產出的氧、飛機引擎產出的噪音),Daniel Dennett, Stanislas Dehaene等科學家認為研究腦部活動就好,不需要用到主觀經驗的概念。可是如果我們把主觀經驗移除不討論,那這些科學家面臨的挑戰就是:為什麼強姦跟虐待是錯的(畢竟我們譴責虐待就是牽涉到主觀經驗)。 半機械鼠roborat 唯心論(idealism) 我思故我在(我有了意識,我才存在,不是我存在了所以我才有意識的。這邊要注意的是,笛卡兒當初講這句話的意義不是這個,下面補充) 宇宙從我心中升起(懷瑜推薦書籍,我還沒看),大意是說,整個世界都是機率雲,就像是量子的自旋方向一定要等到我們觀測了才會塌縮呈獻,因此要不是我去感知這個世界,那世界就是nothing 心物二元 兩者並存的理論。 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推出我思故我在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永遠沒有辦法懷疑的東西,當作一切知識的基礎。基本上物質都是不可靠的,再來連自己的大腦也是,你夢見自己在火爐旁的感覺跟你醒著在火爐旁的感覺是一樣的,代表大腦也會騙你,最後笛卡兒只能找得到一個穩固的基礎,就是懷疑本身,因為你只要懷疑這個「懷疑」也是假的,你不就又在懷疑了?而懷疑是思考活動的一種,所以才說我思故我在。 所以笛卡兒講這句話的意思從來就不是指「人存在的意義是思考」。 心物問題本身有問題 哲學家Gilbert Ryle認為,心物問題犯了category mistake(範疇錯誤),人不是由mind 和body組成。

《金融大騙局》讀書筆記

金融大騙局 - 葉佛和、林育詩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1919(一戰剛結束),義大利出生的猶太人移民美國的Charles Ponzi使用的金字塔式騙局,他說歐洲的某郵政票券轉賣回美國可以賣錢,吸引投資客,他說四十五天內都可以拿到五成的回報(這很容易做到,他手上不需要有錢),而他們也的確拿到錢了,因此一年內吸引到四萬多名波士頓市民投資,賺了一千五百萬美元。 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 16世紀的伊莉莎白鑄幣局局長,他歸納出來的。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希臘那時候為了戰爭 金幣摻了銅之類的雜質 敏感的人察覺到 開始囤積高純度的金幣 拿被稀釋的來交易 財務教育呢 1903美國頒行國家教育法,然而Rockefeller家族介入,把財務教育剔除。 金本位 1689年一群英國的金匠把收據統一成英鎊,全世界第一家私人股份制的銀行「英格蘭銀行」成立了,後來成為英國的央行。 四年後就通貨膨脹了!請來牛頓 牛頓解決當時英鎊大量印製的問題,第一次使用了金本位的概念,重新訂定兌換比(直接把鈔票力稀釋) 1776美國建國 一盎司黃金擔保20美元 1913貨幣發行權授權給聯準會 1933用原定的20把黃金通通買回 私藏要罰 1934變成一盎司35美元(先原比例買回,再漲價)(巴菲特的爸爸當時在國會拍桌:「這是明目張膽的搶劫!」) 1944二戰後的金融問題 布雷頓森林協議 bretton woods agreement 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 而美元又以黃金擔保 大家隨時可以拿35換一盎司 因為那時候美國賺了一大堆歐洲戰爭花費的黃金 有全球三分之二 開始發現狀況的國家開始擠兌黃金 然而1971取消金本位,尼克森不給換了 這樣美元應該會狂貶!?但美國用了石油一招 規定石油買賣一率使用美元計算 然後是咱台灣 光復後台幣跟台灣銀行卷一比一 台灣銀行卷也跟日本一比一 因為需要用台幣買物資送過去對岸 所以聽令印鈔買物資 最後只好民國38四萬台幣換一塊新台幣 而內地從白銀 到民國二十年發行法幣 通膨改金圓券 再通膨民國38改銀圓券又在一年內高速通膨 然而銀圓券卻1:3新台幣(剛發行的強勢貨幣) 當然不公平 於是第一批遷台的高層就套匯了一堆 現在的金價是一千多 然而以美元發行量來看... 應該是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