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氧閾值 ( Aerobic Threshold )、乳酸閾值 ( Lactate Threshold )、最大攝氧量 ( Maximal VO2 )
判斷到達最大攝氧量之依據
- 運動增加但攝氧量進入平原期不上升了
- 到達預期的最大心率(220-age)
- 因有的沒的原因不得不停下時(氣喘、腿酸)
- RER (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e ) > 1.1 or 1.2
到達無氧閾值之依據
- VO2 跟 loading 線性增加,但 VCO2 或 VE 都在更高亂加時
- RER(RQ)= 1
- VE/VO2 上升(意即吐氣量增但攝氧跟不上),但 VE/VCO2 不變時(交換出的二氧化碳跟得上)
- PETO2 ( PaO2 亦可 ) 開始增加(意即攝入卻來不及使用了),而 PETCO2 ( PaCO2 ) 尚未下降(就是還在二氧化碳緩衝期中)
我解釋一下:
- 無氧閾值也能稱作乳酸閾值,此時乳酸之代謝跟不上,故會表現在血液數據中。
- 乳酸會釋出 H+,遇到血中的 HCO3-,被中和掉變成 H2CO3。
- 當緩衝溶液都還足夠緩衝時,大約可維持 20 分鐘左右的二氧化碳緩衝期(isocapnic buffering period),所以 PaCO2 暫時還不太會變動。
- 而緩衝也跟不上以後,H2CO2 被碳酸酐酶分解成水與 CO2 的效應開始顯現,此時 PaCO2 會上升,且二氧化碳呼出量隨之提升。
- 而且因為 CO2 分壓提升,H+ 濃度也會提升(代謝性酸血症),所以腦幹發出加速呼吸訊號。
- RQ 開始要往大於 1 的方向邁進也就表示 VCO2 開始飆升(否則雜食性的人類大概在 0.8)。
-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隨著 load 上升,VO2、VCO2、VE 當然都會上升,但到了閾值後,VCO2 跟 VE 首先發難開始不成比例往上走,直到緩衝期不行了 pH 也開始降,此時 VE 就會甩掉 VCO2 而往上走。
- 所以最後就是 VE 跑超高,VCO2 第二名,VO2 跟不上大家。
- 而 PaO2 結果是上升(呼吸太快用不掉),PaCO2 下降(呼吸太快一直吐出)。
### 例題
> 13.運動時要如何判斷身體從有氧代謝轉變成無氧代謝?
> (A)攝氧量和運動量呈線性增加,但二氧化碳產生量卻不是線性增加
> (B)呼吸交換速率約等於0.696
> (C)VE/VO2維持不變,而VE/VCO2開始增加
> (D)PETCO2顯著增加,而PETO2有持續下降之趨勢
心路歷程:
(A) 血液開始變酸,所以重碳酸開始跟酸結合變成 CO2 然後吐出,所以 VCO2 大量飆升
(B) 到了 1 才算,這就偏定義了沒辦法請背好(順帶一提:到達最大攝氧時是 1.1-1.2)
(C) 同理因為變酸,VE 會受刺激飆升,而 VCO2 同(A)之理飆升,都提高故比值不變。但 VO2 相對穩定成長,所以比值上升。
(D) 同(C)之理,VE飆升但VO2跟不上所以PaO2增加;可是VCO2跟得上,所以相對不變。但要注意如果繼續運動下去,PCO2就會開始下降了(因為VE最後飆最高!)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