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聳聳肩》讀書心得
Ayn Rand 1957,中譯:阿特拉斯聳聳肩
這是一部相信絕對的自由及資本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小說,據說在美國超夯,堪稱跟聖經平起平坐的經典。
關於這部小說的思想可以在維基頁面看到,可以先去看看合不合你口味。
這邊我算是有點流水帳地把劇情交代,因為其實裡頭的勾心鬥角還蠻複雜的,我一邊當作備忘,一邊反思劇情,並把我認為重要的點提出來分析。
(隨著我的閱讀進度更新中)
這是一部相信絕對的自由及資本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小說,據說在美國超夯,堪稱跟聖經平起平坐的經典。
關於這部小說的思想可以在維基頁面看到,可以先去看看合不合你口味。
這邊我算是有點流水帳地把劇情交代,因為其實裡頭的勾心鬥角還蠻複雜的,我一邊當作備忘,一邊反思劇情,並把我認為重要的點提出來分析。
(隨著我的閱讀進度更新中)
第一部・絕不矛盾
-
主題
交代了艾迪跟塔格特家是童年玩伴,塔格特哥哥詹姆斯是塔格特泛陸運輸的總裁,妹妹達格尼是副總裁,而開頭艾迪與詹姆斯的爭吵透露了公司的危機,而詹姆斯對此迂腐消極。
妹妹登場就在鐵路上遇到問題,也揭露了鐵路的問題已經層出不窮了。
兄妹在辦公室的爭執,妹妹已經取消了下訂單後卻一直不發貨的鋼軌訂單,改跟里爾登公司簽約,哥哥說:「我們總是把生意給里爾登。我們應該給別人機會,里爾登不需要我們,他已經夠大了。我們應該幫助更小的人來發展,否則就是鼓勵壟斷。」
這裡也算是交代了蘭德要抨擊的思想:「用反對壟斷為理由,打壓巨頭」蘭德認為,這實際上只是弱小者眼紅,或甚至想要掠奪創造者辛勤開創的結果而掰出的一堆藉口。
總之即使哥哥認為那邊的生意都被鳳凰公司搶走,因此想放棄治療,妹妹還是獨斷地繼續挽救在科羅拉多已經快不行的里約諾特線。
章節末端,有一個妹妹即將打算重用的優秀的員工跟塔格特泛陸運輸請辭,並不表任何原因,並說道:「約翰・高爾特是誰?」
這句話後來會不斷地被各種人隨口提出,變成大家對於無解或是放棄治療相關的負面口頭禪,讓讀著們一直好奇著約翰到底是何方神聖。
-
鎖鏈
里爾登鋼鐵的老闆里爾登出場,他煉出了最新的合金。
這部分展現了里爾登對於事業的追求,並描述了他愛事業大於一切的人格在家中飽受冷熱嘲諷,可是里爾登就是無法理解這些小情小愛。
他們想從他身上得到什麼?——里爾登想著——他們想要什麼呢?他從未向他們索求過什麼,是他們希望抓住他,在他身上堅持一種主張——這主張還是以感情的方式,但是,他發現這種方式比任何一種仇恨都更難以忍受。他鄙視無緣無故的感情,正如同他鄙視不勞而獲。
這章很棒的描述出了那股氛圍,推薦再刷。
其實用現在流行的詞彙來代替當時蘭德所說的「鎖鏈」,就是「情感勒索」。
「既然是家人,你就應該如何如何對待我。」
情人會毫無緣由地認為相愛就應該是無條件的付出(其實認真探究,還是由緣由的。不外乎是好萊塢的浪漫電影,或是日本漂來的少女漫畫),可是對於里爾登來說,或者對於蘭德來說,所謂的人情真的能不建立在利益之上嗎?
後來里爾登的朋友拉爾金跟他有了一段對談,朋友很擔心里爾登的業界形象。
「你應該顧一個好的媒體代理人,把你向大眾行銷出去。」
從現在的角度看更有feel了。現在的新創公司,新的金融產品,新的有的沒的一堆等著讓投資人們融資的東西,有什麼是真的創新,真的對人類有價值的事物呢?
「為什麼?我賣的是鋼鐵。」
「報紙上說你身上帶刺,冷酷無情,你在工廠管理上獨斷專行。你唯一的目標就是生產鋼鐵和賺錢。」
「可那就是我唯一的目標。」
現在已經沒有里爾登這種公司了,是不是呢?
最後里爾登跟弟弟談話,弟弟在為一些公益慈善募款。里爾登完全不吃公益這套,可是他還是答應給了弟弟一萬支票,是為了弟弟快樂。然而弟弟卻不要支票,要現金,因為在公益慈善的領域了,里爾登這種資本家是貪婪的象徵,不應該出現在捐款名單中。
這裡滿滿的諷刺啊。
蘭德顯然也不吃公平正義這套,完全的自由與資本才是王道。
-
天上地下
哥哥的鐵礦公司同夥伯伊勒登場,哥哥、伯伊勒、拉爾金、莫奇(里爾登的人)在私下聊天。鐵礦枯竭了,鐵路公司和鐵礦公司都不好過,於是他們開始催生一些計畫,要讓現在獨佔資源的公司交出資源,達到所謂反壟斷。
繼續交代妹妹專注於鐵道服務,而公司的其他人比起實質的服務更在乎投資、賺錢、形象。
哥哥和伯伊勒都相信法蘭西斯可這個厲害的大亨,這個大亨聲稱他買下的一塊墨西哥的地有很多銅礦,開採起來很有潛力。因此哥哥說通股東們就花大錢蓋了聖塞巴斯蒂鐵路,可是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真的有銅礦被開採出來。總之就是哥哥被銅礦騙局擺了一道。妹妹卻很英明地早早就將資源撤出墨西哥,還是比較注重里約諾特線(為了墨西哥,這裡的鐵道出包多次。在這邊挖出油的威特直接改換成鳳凰公司幫他運油,妹妹因此需要跟鳳凰競爭)。
-
不動的推動者
簽好要來重建里約諾特的承包商也突然收山不幹了。(到這裡作者已經安排很多有能力的人或公司突然消失,已經能看出端倪了)
之前哥哥等人策劃的「反壟斷」的相關條例出爐了,也通過了。反正最後的結果使得塔格特公司可以獨佔科羅拉多的事業,而鳳凰公司必須撤走。
很矛盾吧,明明是反壟斷條例。這就是作者想達到的效果。
有多少法律,表面光鮮亮麗,而底下卻是一群各懷鬼胎的貪婪傢伙共同催生出來的呢?
妹妹得知後,衝去找鳳凰的總裁,要他鬥爭下去。並說:
如果他們當中剩下的人只是靠著毀掉我們能生存,我們為什麼願意讓他們生存下去?
顯然妹妹非常不認同這樣卑鄙地將競爭對手趕走,即使是對手,她還是希望各自拿出實質的鐵路服務,公正地競爭。
自我奉獻式的犧牲永遠都說不通,他們沒有任何權利把人當成動物一樣的犧牲品。
毀掉最優秀的人是不道德的,好人不能因此受到懲罰,有能力的人不能受到懲罰!
最後鳳凰總裁說:「如果妳早一百年出生,你就有機會了。」
作者的意思是,那是個拼實質內容的年代,可是現在,必須拼法律、拼人脈、拼形象。
最會勾心鬥角的人往往才會勝利,真他媽雞掰,不是嗎?
接著妹妹就去找里爾登了,因為趕走鳳凰後,威特的油沒人運了,威特威脅塔格特必須在這之前把鐵路修好,因此妹妹需要加快鐵軌訂單。
到這邊都知道妹妹跟里爾登都是搞實在生意的人,在這邊有很棒的對話。里爾登最後說:
不管我們是誰,正是我們推動了這個世界。
作者的意思就是,能拿出價值,就能改變世界。可是投機行為,永遠不行。
-
德安孔尼亞的巔峰
這邊整篇在描述妹妹跟法蘭西斯可的過去,他們曾是情人,他們倆原本都對未來充滿了理想,而兩人果然也都做得有聲有色。
可是後來法蘭西斯可漸漸在變,且都給妹妹留下一些字句線索,而且在剛改變的時候甚至很痛苦:「幫我挺住,幫我去抗拒,儘管他是對的!」
可是後來法蘭還是屈服於「他」,最後說道:「下次我們碰到的時候,妳不會想見我。我要做的事情是有原因的,但我不會把原因告訴妳。」
總之作者透過「他」,把能力超凡的法蘭改變了。而「他」可以簡單地猜出就是一直是伏筆的約翰高爾特。
到了之後,果然就發生了墨西哥一事,為什麼法蘭西斯可變成這樣?為什麼要用銅礦騙局來騙取投資人的錢?
-
非商業化
場景在里爾登的結婚紀念派對,兄妹、里爾登、法蘭西斯可都有來。
此時整個「機會平衡」法案已經吵得沸沸揚揚,在所有領域跟行業都開始吵著「反壟斷」。
作者特別安排了一個文學家跟一個哲學家登場講一些五四三,那個書賣不好的文學家說支持機會平衡法案,每本書應該限制最多賣到一萬本,這樣才能保證所有的書都有人看。用意在我看來就是要嘲諷時下的文學和哲學已經流於冠冕堂皇的胡說八道。
法蘭西斯可特地來跟里爾登談話,法蘭說是要來瞭解里爾登。作者營造出法蘭已經看透全局,並且里爾登就像過去的法蘭,而法蘭就是要來見證這件事。
作者甚至安排里爾登說:「人最高的墮落就是沒有目標」,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前一章的少年時候的法蘭就這樣告訴過妹妹。
可是總而言之,法蘭已經變了,目前還是伏筆。
這裡也安排了一個老太太說出了雅特蘭提斯的傳說,而約翰・高爾登就是去了那裡。妹妹顯然不以為然,可是法蘭卻說那的確是真的。
此時法蘭的伏筆又更深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還有一個橋段是里爾登太太又在調侃里爾登送他的合金手鍊(跟鋼軌一樣的材質做的),妹妹一氣之下就拿鑽石手鍊跟她交換,然後就真的換了。這裡可以看出妹妹跟太太不一樣的地方,妹妹喜歡里爾登的合金,也是里爾登最自信的地方;可是太太又喜歡里爾登什麼呢?
最後描述了一段里爾登跟太太的關係和過往,還有一段跟性愛有關的描述。對於里爾登來說,那僅僅是肉體的歡愉,沒有其他太多衍伸的意義,可是對太太來說,那是骯髒的、男人低等的本能,諸如此類。
其實關於性愛的議題,作者也是著墨蠻多的,只可惜我學識尚淺、經驗匱乏,在這邊也沒辦法多做解釋。
-
剝削者與被剝削者
這裡妹妹和里爾登和內特對於科羅拉多的鐵路重建顯然站在了同一個陣營,三人互相有了很好的合作關係。
然而國內景氣不佳,礦產缺乏,只有里爾登公司因為里爾登合金的關係目前獨霸天下,杯葛當然就來了。這次伊伯勒那群人拉攏到了國家科學院,聲明里爾登合金的危險性無法評估,導致全國上下沒有人敢生產里爾登合金相關產品,塔格特公司的股票暴跌。
妹妹直接來找科學院的院長,院長也對一堆政治商業勢力介入無能為力。
可是這裡引出了重要的線索:
院長和休・阿克斯頓曾在大學分別任教於物理和哲學,他們底下有三個超優秀雙主修的學生,分別是現在已經名聲狼籍的法蘭西斯可、跑出去當海盜的拉格納丹尼斯,還有一個沒說名字的說是消失無蹤了,當然在這邊可以合理感覺到應該就是約翰高爾特了。
院長另外還發表了一些話:
人們不接受真理和理智,理性說服不了他們,頭腦在他們面前毫無用處。
是吧?現下有許多研究機構,雖然都是主打無利益無政治的純科學機構,可是內涵真是如此的又有幾個呢?如果沒有商業利益在之中做推動的力量,研究的速度會夠快夠有用嗎?就算真的可以脫離任何政治力量,民眾會懂、會支持嗎?
但我們還是得和他們打交道,如果想做什麼,我們就得誘惑他們讓我們把它完成。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偉大的發明,都是因利益而生。
作者給院長的心酸,應該也是想告訴大家,別指望主打「全人類福祉」的任何機構或組織。
妹妹在沒辦法下,自願退出塔格特公司,自創公司,為了繼續使用里爾登合金蓋鐵路挽救科羅拉多。
可是妹妹賣掉她所有塔格特的股份後還是錢不夠,找法蘭西斯可希望他金援。
我向來認為商場上是不能乞討的,一個人應該依靠他所擁有的價值,平等交換。但現在早就不是這樣了。
對於因為里爾登合金帶來的負面形象,妹妹融資不順利。
時下也是如此,不是嗎?形象要好,要冠冕堂皇,才有融到資的機會,即使根本拿不出實質的成績單也一樣。
對於妹妹把新公司的名字取為約翰高爾特鐵路,有了以下對話
「我煩透了人們總是在問約翰高爾特,我要和他鬥一鬥」
「妳已經這麼做了」
「我要為他建一條鐵路,讓他來把它奪走」
「他會的」
妹妹此時不知道約翰到底是誰,可是顯然法蘭很清楚,而且也暗示讀者:妹妹的積極行為,是在和約翰走不一樣的路線,而約翰會把這一切都奪走!
不過總之妹妹還是從內特等等科羅拉多的產業那邊得到了融資,畢竟鐵路會是他們將來的命脈。而里爾登也融了不少。
在這裡里爾登已經愛上妹妹了,不過字句裡其實只有想得到妹妹的肉體而已。雖然愛上妹妹早就有跡可循,可是這裡還是讓我覺得有點突然,沒什麼前後文。虧蘭德還說這本書也能算是愛情小說呢。
突然「機會平衡」法案無預警通過了,雖然震驚了里爾登,可是他無所畏懼。注意一點,里爾登本來有派莫奇到華盛頓注意一切,可是後來就叛變跑不見了。
-
約翰高爾特鐵路
其實到了這邊劇情就很開朗地簡單展開了(僅管作者有試圖讓氣氛緊張坎坷一點),鐵路當然是通車了,然後大家都很開心。
艾迪問里爾登說:「詹姆斯也會因此受益,你是在挽救他和他們那群人,而他們⋯⋯」也就是那群貪婪的剝削者也會受益,他想問里爾登會不會不爽。
里爾登回答:
我們開著特快車,他們坐在車頂上,嚷嚷著該如何當領導者,我們何必在乎?反正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載他們前進,不是嗎?
帥歸帥,可是里爾登前面塑造的形象不是會講出這種話的人啊,其實後來里爾登真的變很奇怪,我就不計較了。
總之,作者要交代的主軸已經都出來了。妹妹、里爾登、艾特等人都是真的生產者,真的創造價值的一群人。而另一邊是吸血的剝削者,不自己創造利益,只會利用輿論,談著仁義道德的詹姆斯、伊伯勒等人。
而此時,前者已經用這條鐵路成功了一波。
可是,後者還沒受到懲罰呢!且看後續嚕。
既然鐵路告一段落了,愛情的部分又來了。里爾登跟妹妹搞了婚外情。
-
神聖與世俗
里爾登跟妹妹做完愛後,兩個人都發表了一大串話,超多的,請見第一冊第344頁。
里爾登顯然是受到了之前妻子那邊的影響,認爲自己的性慾是一種罪惡跟墮落。可是他表明他就是要這些,也不是要愛、價值、忠誠、尊重,就是要。他說跟妹妹這樣子他會承擔所有的後果,但他不後悔。
可是妹妹的觀點卻是,她跟里爾登能這樣是她自己賺來的,妹妹覺得那就是她的動物本能,可是她覺得很驕傲,並且這些情愛的問題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
簡單的結論就是,里爾登把性愛視為罪惡,可是妹妹是為驕傲。
到目前為止本來不太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在哥哥這邊就知道了。
後來場景跑到哥哥這邊,他在紐約街頭遇到一個女孩,那女孩很崇拜報紙上描述的哥哥的英雄事蹟(可是我們知道其實是妹妹的功勞啦),女孩也是不甘於不事生產的人。
總之哥哥把女孩帶回家了,原本可以順其自然地就發生關係,可是哥哥忍住了!
到這邊讀者可能會覺得:哎呀,哥哥好紳士喔,我還以為他是壞人呢!我以後遇到這種狀況能忍住嗎?
啪!可是實際上作者給我們的想法來一記大耳光!
里爾登跟妹妹雖然對性愛有不同的觀點跟解釋,可是他們很明白,他們就是要!不會為他們的行為找一大堆鬼藉口,不會在這上面貼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說:因為愛你才跟你做愛)。
可是哥哥呢?他就是因為把世間的道德觀念奉為圭臬,認為婚外性關係就是不道德的,所以他很驕傲地,拿出了他的道德感,送女孩走了。
若是在台灣長大的讀者如果有get到作者的意思的話,看到這邊大概就傻了吧。哥哥的作法應該沒錯吧?
可是作者就是在挑戰大家的價值觀念,透過妹妹跟哥哥的差別,表達了:
這群人嘴上的仁義道德,不僅讓他們沒有了生產力,還讓他們連遵從自己的慾望去做愛都做不到了。
我正在崇拜作者這樣地鋪陳安排時,畫面又回到了妹妹跟里爾登那邊,他們又在做愛了,而且裡面還很明顯地透露出里爾登S而妹妹M的情節。等等,這小說是195x年出版的不是嗎!?
此時妹妹跟里爾登又有了一段對話(里爾登在問妹妹有沒有過前任,妹妹不肯說是誰,當然我們知道那是法蘭西斯可):
「妳愛他嗎?」 「我不會回答的。」 「妳喜歡和他一起睡嗎?」 「喜歡!」
看吧,妹妹跟人發生關係,是不會多管什麼道理的。
我想作者也是一樣吧,想多多遵從慾望,少一點理由、道德。
看來作者那個年代遇到的矛盾,在現在還是依舊存在呢。
還記得莫奇嗎?那個里爾登的人,他默默地當上了經濟計劃國家資源局的首席了。
接下來的看點就是,機會平衡法案(反壟斷)會持續下去嗎?還是里爾登跟妹妹給大家上了一課以後,會廢掉呢?不過第一冊都還沒結束,我看是沒那麼順利吧。
-
威特的火炬
妹妹和里爾登跑去度假(鐵路營運已經步入正軌),在路上發現了從空氣中擷取靜電以產生能量的發動機,他們知道這根本是神器,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可是,為什麼被廢棄在這邊?
然後妹妹就開始了尋找答案的旅程,因為這家工廠最後被輾轉脫手了好多次,妹妹跑了很多地方。
然後就在跟這些人對談之中,作者一直在婊公平正義、社會救濟這些概念,超痛快。真的不建議崇尚慈善博愛的人來看這本書XD
最後妹妹找到了休・阿克斯頓,就是那個哲學系主任,教過那三個學生的那個。休知道是誰發明靜電發動機的,可是他不講(雖然讀者已經能猜出其實就是約翰高爾特)。對於妹妹的探尋,休給了一句提示:
根據存在的本質與特性,矛盾是無法存在的。如果你覺得天才的發明被遺棄在廢墟,以及哲學家願意在餐廳裡當廚師不可思議的話——就檢查一下你的前提。你會發現有一個前提是錯誤的。
這裡第二次地點題了,亞里斯多德的矛盾律。
那第一次點題在哪裡?其實在妹妹跟法蘭談話那邊就出現過一次,可是那時根本就還看不出故事的端倪。不過這樣就能看出來,休以及那三個學生們應該是正在共同幹些什麼的。
不過究竟作者想表達什麼呢?哪個前提是錯誤的?
等妹妹回來時,發現莫文發佈了緊急命令(反正就是反壟斷那些的),此舉將重創威特。
妹妹感覺苗頭不對,打給威特——沒人接。
等火車開到科羅拉多,發現威特的油田整個燒了起來——威特也消失了。
這意味著整個鐵路原本預期能賺到的錢,全都付之一炬。國家經濟也大概要完蛋。
到這邊,有能力的人已經出走的差不多了,妹妹如何應對這樣的世界?而幕後又是什麼人在操縱著這一切(好啦我知道是約翰高爾特)?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討論